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

kám-ô͘(𥴊壺)

kám-ô͘(𥴊壺):Lah-jih_20131116
kám-á(𥴊)是竹篾仔pīⁿ--ē ê日常用具,ē-tàng貯物,ē-tàng曝物,生理人用伊囥ta-liāu(焦料)商品,排tiàm架仔頂展示;做穡人用伊貯菜蔬,抑是pha̍k菜脯、菜干,攏真方便衛生。
若是kā kám-á做較大kâi,底略仔較深--一屑仔,to̍h叫做kám-ô͘(𥴊),kám-ô͘直徑大約1-siam長,若有貯物,需要2人phô͘ leh搬徙。kám-ô͘ 有大細,較細--è叫kám-ô͘-á,1个人to̍h ē-tàng phâng leh行,不過猶是比kám-á較大。
kám-ô͘ ê ô͘,m̄是壺(水壺、茶壺/tê-kó͘),mā m̄是湖,華語ê湖有水,台語ê ô͘是ē-tàng耕作ê田園抑是山中chhē-o[低窪]ē-tàng種作ê所在,chit-mái ê農田用「段」分區,較早作田人攏用「ô͘」區分,xxô͘>xx段。chhē-o-á範圍細,盆地範圍大,to̍h是pêⁿ-iûⁿ(平洋/平原)。

根據教育部常用台語辭典:𥴊壺kám-ô͘。用來盛裝物品的大型圓形淺竹筐。焦料ta-liāu。指乾性食品,如魷魚、香菇、木耳等。一攬tsi̍t-lam/siam。兩手環抱的長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